7月16日,從省文化旅游廳獲悉,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布了《關于建立國家全球旅游示范區的實施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部署了我省文化旅游業改革創新、供給體系、公共服務、秩序安全、資源環境、品牌影響等。旨在充分發揮文化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綜合帶動作用,盡快將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戰略支柱產業,幫助全省優質發展,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。
《意見》提出,到2025年,我省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%-25%左右,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%以上,文化旅游綜合收入超過兆元規模,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貢獻水平和牽引作用明顯增強。全省70%以上的縣(市、區)完成省級初審,初步達到文化旅游部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檢驗標準,形成可復制、可普及的創新示范經驗。
《意見》強調,要實現當前目標,必須以推進改革創新、豐富產品供應、構建服務體系、提高管理能力、優化發展環境、塑造品牌形象為重點。
在推進改革創新方面,在兩權分離的基礎上,繼續深化旅游景區體制機制改革,大力引進國內外著名旅游企業、跨境資本和管理服務品牌,創新各相關人員利益聯系機制,激發內生活力,同時洪洞、陽城、平遙、澤州、永濟、壺關、武鄉等7個國家
在豐富的產品供應方面,要打造優質的核心吸引力,推動旅游資源豐富、客源基礎好、旅游設施配套、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建設一批省級旅游度假勝地。發展特色鄉村旅游,根據資源稟賦、文化風貌、民俗民風等鄉村特色,打造一批宜居、宜業、宜養的特色文化古村落民宿度假區。
在提高管理能力方面,著重于重點地區、重點時間段、重點問題,加強市場秩序整頓,嚴厲打擊黑社會、黑店、黑導游、黑車,利用網絡、微信群等進行非法經營和不合理的低價旅游、欺負客人、強迫客人、變態強迫客人消費、一日游混亂等市場頑疾和突出問題